发布日期:2024-10-04 00:14 点击次数:155
股票高杠杆交易
家庭教育“热点问答”系列
有句话说“孩子总是伴随着问题一路成长”,这些所谓的“问题”,有时会让家长为之烦恼;然而,如果家长能正确看待、智慧应对,这些“问题”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见证、增进亲子关系的良好契机。
接下来,珠海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各试点学校将贯彻落实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针对家长们关心的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热点问题,通过“家长分享”“学校解答”“专家观点”三个版块,为家长答疑解惑,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本期提问:
当我们发现孩子有自伤行为,
该怎么办?
【家长分享】广东实验中学金湾学校附属初中
学生家长回答:
在发现孩子自伤时,我觉得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聆听,感受孩子的需求,尝试共同努力,逐渐以非破坏性的方式取代自伤;其次,要把孩子自伤的具体情况和学校老师沟通一下,最好找到孩子自伤的原因和诱因。最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包括看一下心理门诊,找专业的医生介入。
家长在遇到这件事时要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冷静、镇定,不要立即寻找替罪羊或者否定已经真实出现的困难。如果家里出现了压力情境,夫妻更要有意识地花时间彼此支撑、沟通,共同面对。此外家长也要多学习一些儿童青少年相关的心理知识,拓宽自己的认知,学会更好地和孩子们沟通和相处。
【学校解答】广东实验中学金湾学校附属初中
宋涵静老师回答:
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一般有以下4个原因。
1.为了摆脱心理病理性症状
近年来,肇庆的旅游业快速发展。肇庆市体彩中心主动将体彩事业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将“体彩+旅游”作为促进实体店增收以及服务社会的新举措。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彩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54号),根据《彩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彩票公益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现将2023年深圳市体育彩票公益金筹集、使用情况公告如下。
带来的痛苦
有一个患了抑郁症的女孩,一开始家人并没有把她的问题当一回事,觉得她只是想太多,太脆弱,一直拖延着没有去求助。日积月累的抑郁情绪让她很难受,直到她用刀划破自己的手,家人才重视起来。在后来的咨询中,她说了一句话:“那时全身都好难受,但又不知道具体哪里难受,那些伤口的痛才能让我感到有确切难受的点。”这句话也道出了很多患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的孩子之所以伤害自己的原因:当心理痛苦数倍于身体痛苦,无法释放、无法缓解时,身体的痛苦会替代心理的痛苦,就感觉不到那么痛了。
2.为了惩罚自己,
也是调节自我情绪的粗暴方式
咨询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出现自伤行为,爸妈带孩子来咨询。当问及夫妻关系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的事不重要,没问题,只要孩子好就行了。”但在和孩子的咨询中发现,这对夫妻的关系很不融洽,孩子在家里很多次都隔门听到爸妈在争吵。每当听到父母吵架,他就会非常自责,觉得都是因为自己不够好,爸妈才会总是吵架,妈妈才会总是哭。这类孩子把本该是父母的问题,包揽到自己身上。他们把愤怒指向了自己,用自伤的方式来惩罚自己,缓解内心的混乱、恐惧和内疚感。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办法,自伤也是他们用来调节情绪的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
3.为了吸引他人的关注,
对人际关系进行一种控制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14岁的孩子因为反复自伤到医院诊断,医生诊断为轻度抑郁症后,开了药以减轻他的自伤行为。这个孩子知道以后马上冲出诊室,和父母谈条件,要求他们必须满足自己的要求,否则他就不会吃药,还会继续拿刀片切自己。当孩子知道自伤可以换来家人的关注、满足自己要求的时候,他就可能以此和他人谈条件,让父母妥协。一旦这种行为总是获得预期的结果,那么自伤行为就会被反复强化,持续保留下来。
4.受到同伴和网络的误导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认知、情绪、人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伴之间容易互相影响,相互模仿。有些孩子受网络文化,以及一些不良的同伴影响,会觉得自伤是一件很酷、特别有胆的事情。他们往往会在事后拍照片发到社交平台上,向同伴展示自己鲜血淋淋的伤口,这样的展示会让他们获得一种心理满足。另一方面,我在工作中也发现网络上存在自杀QQ群,那里聚集中一群研究如何自伤自杀的人,群里会教孩子自伤的方式,甚至相约自杀。父母和老师要注意这类QQ群。
除以上4个因素,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也可能和学习压力、童年期虐待、母亲的情感批评、空虚和麻木感有关。
面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父母和老师请记住以下3个做法:
图源:“世界卫生组织”微信公众号
1.保持对青少年所处年龄段、
行为、情绪等方面的觉察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率,会在青少年12-14岁左右达到高峰。家长和老师要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多加关注。此外,父母需要对孩子的反常行为有所觉察。大部分青少年实施自伤行为后,都会把自伤的痕迹隐藏起来,有些甚至连父母也不知道。孩子的一些反常行为,比如:孩子手机里外卖软件有刀片、消毒液等购买记录,夏天也总是穿着长袖衣服等等,父母要特别注意。还有,情绪状态也会导致孩子自伤行为。孩子最近的情绪状态一直低落吗?最近有没有重要的人际关系改变?有没有经历如搬家、转学等环境变化?父母要对这些问题保持高敏感度。
2.发现孩子的自伤行为,
父母和老师可以直接询问
父母怎么做:大部分孩子在父母询问后都愿意展示伤口。他们的伤口可能很吓人,但父母不要表现出过度紧张。我们可以帮孩子清理包扎,试探性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多倾听,少评价。如果孩子拒绝呈现伤口,不愿意让人看到,父母则要坚定地表达出:不希望看到孩子再伤害自己的态度。同时,要及时向专业心理机构求助。
老师怎么做:如果孩子愿意向老师呈现伤口,老师同样不能表现出惊恐害怕的样子。老师应该表达“一般化关怀”,无需过分关心,也不要盲目判断。同时需要了解孩子自伤行为的知情人,帮孩子在学校获得同伴的支持。如果孩子拒绝呈现伤口,老师除了劝解以外,还可以安排一些班级事务给这些孩子,让他们获得一些自我价值感。必要时要和家长沟通,或转介专业心理机构。
3.表达出有效的倾听和理解
倾听,是指如果孩子愿意说出自伤的原因和感受,那我们就好好听,不评论、不争执、不给意见,不要催促或打断他们,支持他们表达。孩子的自伤行为,可以理解为一种迫不得已的求助。这时,我们就需要好好想一想:他们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想用自伤来表达些什么?为什么他们会选择用自伤来解决问题?之后,在他们想要交流的时候与他们一起谈论和面对这些。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让孩子明白:只要有需要,我们就会在。我们对他/她很在乎,也不希望他/她再伤害自己。
【专家观点1】北师大珠海校区心理系
张军副教授回答:
青少年儿童的自伤行为是一个非常严重且需要立即关注的问题。当发现孩子有自伤行为时,建议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重建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
1.控制好自身的情绪,保持冷静与理智。尽管家长可能会感到震惊、害怕或愤怒,但冷静的态度和理智的行为有助于维系亲子之间的信任和安全感。孩子自伤往往是因为情绪上的困扰或痛苦,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是至关重要的。
2.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孩子的安全。如果孩子正在进行自伤行为,家长需要迅速、温和地制止,并在家中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移除可能用于自伤的物品。同时,尝试与孩子一起制定安全计划,让他们知道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寻求帮助。
3.与孩子进行开放、真诚的对话,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自伤行为可能是一种“求救信号”,表明孩子正在经历某种形式的困扰或压力。因此,家长既不能视而不见,更不可责备或指责,要让孩子感受到您的温暖、接纳和理解。
4.留意孩子自伤行为的频率、方式和严重程度。如果情况严重或持续,尽早与心理健康服务专家取得联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听取他们的专业建议。同时,也要主动做好家校沟通,对孩子的状况保持足够的敏感,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风险,通过家校共育,帮助孩子走出人生的“沼泽地”。
【专家观点2】
北师大珠海校区心理系
方萌讲师回答:
当我们发现孩子有自伤行为时,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惊慌失措。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步骤和建议:
安全优先:确保孩子的安全是首要任务。如果自伤行为严重,需要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对于较轻的情况,也应尽快联系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者。
保持冷静和支持:发现孩子有自伤行为时,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责备或惩罚孩子。保持冷静,以支持和关怀的态度接近他们,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接受。
倾听和沟通:与孩子进行开放、诚恳的对话,尝试了解他们自伤的原因和情感。倾听他们的痛苦和困扰,不打断、不评判,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信任。
寻求专业帮助:自伤行为通常是心理困扰的表现,建议尽快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或学校心理辅导员都可以提供帮助。专业人士可以评估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建立支持系统:与家人、朋友、老师等建立支持系统,共同关注和帮助孩子。让孩子知道他们不是孤单的,有很多人关心和支持他们。
教育和预防:教育孩子关于健康的应对机制和压力管理技巧,帮助他们学会以积极的方式处理情绪和压力。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艺术创作等有益的兴趣爱好,以转移注意力和释放压力。
图源:“世界卫生组织”微信公众号
持续关注:即使孩子在接受治疗并有所改善,也需要持续关注和支持。定期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情感变化,及时发现并应对新的问题。
家庭教育是父母一生的课题。
珠海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家庭教育“热点问答”
将持续更新,
敬请关注!
往期回顾
上下滑动查看
来源:珠海市教育局思政与宣传科
股票高杠杆交易
Powered by 东莞股票配资_免息配资公司_免息配资平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